近年来,乌审旗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积极探索干部“德”的考察评价标准和途径,完善考察办法,努力增强考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明确标准,设定“德”的考评“硬指标”。
从2010年起,乌审旗开始探索领导干部“德”的考评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德”的评价体系,制定出台了《乌审旗科级领导干部“德”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干部政治品德主要包括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党性修养强,理想信念坚定,善于学习,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原则,大局意识强,服从组织决议,维护民族团结,遵守政治纪律,在工作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社会公德主要包括行为文明,礼貌待人,助人为乐,坚持正义,见义勇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公共秩序;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真抓实干,注重绩效,敢于负责,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诚实守信,平易近人,办事公道,作风民主,维护团结,不搞无原则纠纷,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家庭和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对配偶和子女管教严格,对亲属严格要求,带头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个人品德主要包括忠厚诚实,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勤劳俭朴,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交友慎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权力、金钱、美色诱惑。通过从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五个方面”明确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使干部“德”的考评标准从“摸不着”化为“看得见”,成为实实在在的“硬指标”。
创新方式,全方位、立体式考评和量化打分。
为了全面掌握干部德行,使考评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公正、真实,乌审旗在提任、换届、届中、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时,对旗委管理的科级领导干部从各个视角进行全方位“德”的考核评价。在考评方式上,政治品德采取平时监控和随机、即时性考评相结合方式,突出考察干部在承担重大任务、处置突发事件、抵御自然灾害和岗位变动、职务升迁等关键时刻的表现;社会公德采取随机抽查、个别走访、网络调查、设置专用电子信箱等形式,向群众了解干部的社会公德表现以及社会舆论的真实反映;职业道德采取年度考核、定期巡查、调查了解服务对象等方式,考察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家庭美德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社区工作人员意见和了解社会舆论等方式掌握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个人品德在生活圈、社交圈中考评,并听取执纪执法等部门掌握的表现及问题,把干部“德”的考评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在考评方法上,采取“述、评、谈、察、审、验”的方法进行。述,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年度考核、提拔考察大会上述“德”;评,就是在述“德”的基础上,召集单位内部人员、业务关联单位人员、所在社区管理人员、服务对象、其他群众五类人员进行民主测评;谈,就是由组织部门与干部本人或相关人员谈话,了解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发现有苗头性问题的,进行延伸考评;察,就是考察组通过民意调查、走访座谈、社区考察等方式,了解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的情况,看人选在群众中的形象、口碑;审,就是向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了解人选党风廉政情况,充分听取所在地方或单位党组织对人选“德”的评价;验,就是通过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开通12380举报监督电话等,让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干部“德”的问题。在综合分析评定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走访、平时考核、集中考核结果分析干部“德”的现实表现,对征求到的意见和考察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总,按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五个单项进行梳理归类。根据干部群众评价的不同等次,对干部“德”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赋予不同的分值,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
“以德为先”,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
把“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任的首要标准,乌审旗在领导班子换届(任期)考察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以及奖惩、教育培训中,对德才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重用;对考评中发现“德”的表现有苗头倾向问题的干部,组织部门给予提醒;对考评中发现“德”的表现一般干部,予以函询、诫勉、警告等处理;对在处理突发性问题、关键时刻“德”的表现较差的干部,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建立“德”考评反馈制度,按年度将干部“德”的考评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反馈给干部本人,并建立专门档案,分门别类地记录。同时,还把“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监督管理、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向,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提高。 (乌审旗党委组织部 张振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