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将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以建设乡村振兴“主力军”为目标,实施“头雁领跑、人才驱动、党员先锋”三项工程,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实施“头雁领跑”工程,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全面实施嘎查村“四个培养”计划,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着力打造一支有本领、善经营、会干事的嘎查村级带头人队伍。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动派出单位与包联嘎查村实行责任捆绑,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三个清单”,强化组织对接、供需对接、服务对接“三个对接”,推动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牧区聚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实施“人才驱动”工程,解锁乡村振兴“致富密码”
紧扣“党建+产业+人才”发展思路,依托“马兰英才”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农村牧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切实把最优秀、最专业、最实用的人才汇聚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坚持不断挖掘优秀乡土人才,依托农牧业龙头企业、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培养生产经营型、产业融合型、公共服务型、农牧科技型的“四土型”乡土人才。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创新研发“鄂托克前旗人才服务管理平台”,成立本土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机构,为各类人才提供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业务办理等“一揽子”服务。
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打造乡村振兴“雁阵先锋”
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深化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做法,广泛开展“党员挂牌上岗”、“党员先锋岗”、“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等亮牌活动,重点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拆乱治违、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一线组建“党员突击队”,引导党员走在前、作表率。严格落实嘎查村发展党员工作措施,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倾斜等措施,大力发展青年农牧民入党,确保每个嘎查村每三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至少有3名35岁以下党员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