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党建网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巴音其劳家庭:勤劳致富排头兵 引领文明新风尚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14 06:10

字号:

  巴音其劳是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宝日呼岱嘎查居民,他的家庭获评“第三届自治区文明家庭”。自治区民政厅颁发的“敬老孝星”牌匾、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高效益家庭牧场”验收证书、苏力德苏木颁发的“最美庭院”“诚信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荣誉都彰显着这个家庭的良好家风与文明和谐。

  
  怀揣使命 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旗级“精英农牧民党员”的巴音其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牧区,带头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怀揣着带领牧民们一起致富的信念,不辞辛苦到每个牧户普及畜牧改良、配种技术,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着一位牧民党员的初心使命。
  
  巴音其劳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实行规模经营,率先走出了一条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发家致富之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畜牧专家、致富带头人、职业牧民。然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并不能满足巴音其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事畜牧生产的几十年里他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掌握成熟的畜牧改良技术,并且带领左邻右舍和嘎查牧民应用畜牧改良技术,才能促进大家共同增收致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宝日呼岱嘎查诞生了一批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大户、肉牛养殖户、家庭牧场和农牧业养殖合作社。
  
  为群众做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巴音其劳先后荣获旗级“精英农牧民党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鄂尔多斯细毛羊配种员”等荣誉。
  
  孝老爱亲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巴音其劳的家庭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家规和家风。全家人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关怀。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十分亲近,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家庭。走进巴音其劳的家,庭院整洁,屋内干净有序,其中的一个房间陈列着家庭及家庭成员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在邻里关系上,他们始终牢记“远亲不如近邻、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做人处事原则,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多年来从未与邻居争吵过。
  
  修身齐家 展现新时代牧民风采
  
  巴音其劳的母亲乌云陶格斯是国家级民族服饰、马海制作技艺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先后多次荣获刺绣、民族服饰制作方面的奖项。为了传承这一民族手工艺,乌云陶格斯不断地研究收集材料,于2014年出版《蒙古马海》一书,详细记录了马海制作的全过程。她还多次举办刺绣、马海制作培训班,手把手教手艺,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手艺达人。如今,虽然年岁大了,但依旧没有放下绣针,继续为弘扬传承民族手工艺发挥余热。
  
  父亲哈拉珍巴巴是一位勤劳致富的能手,早在1987年他家就建立起了“高效益家庭牧场”,被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星火计划”项目验收合格,率先走出了畜牧业规范化养殖道路。
  
  巴音其劳有两个懂事、勤奋、好学的儿子。大儿子苏力德大学毕业后留在部队。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伊金霍洛旗公安局,妻子额尔德尼其木格不仅照顾家里家外,同时也传承了婆婆的手工技艺,爱好刺绣、蒙古族服饰制作的她,多次参加妇联组织的各类手工艺培训班,还鼓励嘎查其他妇女积极参加培训,带动邻里姐妹共同进步,展现新时代巾帼风采。
  
  巴音其劳一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实的劳作、智慧的头脑、辛勤的奋斗加上新时代新牧区建设政策的支持,如今巴音其劳家庭牧场特色鲜明,家庭效益逐年递增,350余亩的优质饲草料基地,80多头肉牛,800多只鄂尔多斯细毛羊,年出栏育肥羔羊300多只。标准化牲畜棚圈配备自动化喂养设备,现代化农业机械种植收割,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互补、良性循环,促进传统农牧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的同时,也为农牧业联动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经验。
党网联盟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两微一端

共产党员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北疆先锋订阅二维码

鄂尔多斯党员教育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