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持续探索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整合全镇各条战线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深入各嘎查村社区广泛开展服务,为农村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撑,让乡村振兴的种子萌发在田野,把为民服务的热情散播在基层大地,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基层工作“充电”。
引育结合让人才化身“多面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地处北部硬梁地区的拜图嘎查养殖产业远近闻名,其中肉牛、肉羊产业较为成熟,但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的困窘,高层次人才“引不来”,专业性人才“育不出”,特别是专业养殖性人才普遍表现出“人不够用”的问题,嘎查整体存在着养植技术不先进、高素质牧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种种原因让“技术、人才”成为拜图嘎查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2022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拜图嘎查成立现代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站,探索建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服务站的成立不仅为牧区养殖户提供良种繁育与品种改良技术指导,也有效推动了鄂托克前旗绒山羊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社会化服务团队成员中有10名防疫员,3名人工配种员及数名绒山羊养殖能手。
精准服务将干部派到“最前沿”
开局就要冲刺,起步就要争先。近期,上海庙镇积极开展“百名干部全员下沉”行动,把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三农人才变为“招商员”,引进企业投资,带动人才回流。实行嘎查村集体经济定期调度工作制度,要确保人才不仅能“驻”,还要能发光发热。截至目前,上海庙镇共有1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嘎查村任职,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
派来一名书记,带活一个村庄。上海庙镇把党员干部和驻村书记都派到田间地头,开展“组团式”“点对点”帮扶,让科技之火成为点亮乡村寒夜的明灯。“我们成立驻村书记交流群,下发驻村书记工作要点,压实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建立驻村书记下派协调机制,每月上报解决问题清单、服务基层情况,根据各嘎查村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帮扶。”上海庙镇党建办工作人员王晓娟说。上海庙镇建立了驻村书记与当地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农民的微信联络群,实时提供产品销售与农牧业技术咨询与指导,通过线上点单提困难,线下派单解难题的方式,提升农牧民的养殖信心,也使原本单一的服务种类逐渐向丰富多元转变,真正能解决群众需求,服务到群众心坎里。
关怀帮扶把“干部人才”变成“贴心人”
关怀帮扶,用心更用情。3月份的乡村生机勃勃,全镇干部遵循“既是干部、也是人才”的工作主线,按照“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及行动方案要求,完成包联入户工作,开展“三看三问三谈心”活动(要看衣食住行、看基础设施、看精神风貌,要问生活质量、生活困难、生活诉求,要谈实际问题、奋斗目标、实现路径),持续深入开展入户摸排问计于民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与所包联户建立基本联系,走好办实事“第一步”。上海庙镇全面推动“要把干部培养成人才”的工作思路,每周一组织开展“铸业聚能”学习讲堂,邀请旗委党校教师、党政领导为全镇干部授业解惑,全镇干部主动学习,了解政策,定期为所包户子宣讲各项方针政策,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方针宣传到位、解释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积极协调镇宣讲团、行业部门等资源,围绕所包户需求开展各种活动,立足实际讲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农牧户存在的难点问题。党员干部与所联系的农牧户形成长久的包扶关系,包户干部认真掌握农牧户的基本情况,经常入户与所包联农牧户,全力以赴帮助农牧户解决困难和问题。全镇干部始终秉承既是党员干部,也是乡村人才的工作目标,将步伐一步步印在基层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