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党建网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鄂尔多斯乡村振兴产业的创新探索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22 14:43

字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着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旨在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美好带给农业、农村、农民,当然这份美好不是简单的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的功能转换或者静态叠加。乡村能够成为人人向往“种花种草种清闲”的田园生活的美好主阵地,一定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足特色资源,拓深拓广振兴乡村的产业,做好鄂尔多斯“土特产”大文章,积极打造政通人和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真正将乡村振兴战略落细落小落实,打造焕发鄂尔多斯之光的农牧和文旅等乡村振兴产业和区域品牌,让乡村振兴开出自由幸福的花,结出共同富裕的硕果。
 
  一、多角度多维度考虑乡村振兴相关产业
  
  从农牧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细节落实,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鄂尔多斯之光的农牧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农牧业方面,打造产销方式的现代规模化发展,全国模式统筹规划销路,将鄂尔多斯的绿色食品、农牧产品以自创鄂尔多斯品牌餐厅的方式将招牌美食搬到各个城市,构建产销高度融合的有机系统,如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销售模式的创新。鼓励农民积极探索小规模农牧业模式,实现自己当“老板”的自由,出台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运用“互联网+”的模式推广,同时加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将观光、研学等功能加入。文化旅游方面,创新文化旅游业的支撑点,如在大自然的馈赠“沙”上做鄂尔多斯的“土特产”文章。多年来的治沙文化和治沙人物,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形成了鄂尔多斯独有的治沙文化,以此为基础深挖特色旅游景点和项目,如冲、滑沙项目的开发完善和推进。结合气候环境的与众不同,打造季节差别旅游的品牌,如鄂尔多斯的春天会比较迟、夏比较凉、秋冬比较早;与相关省份合作,打造精品特色旅游路线,扩大旅游路线的经度和纬度,打造不同景观主题游览路线,让游客在同一天内从东到西感受到丘陵、山地、高原、沙漠的不同地域景观;从北到南去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伟大建党精神,如从乌兰夫纪念馆出发、到城川学院再到延安革命圣地等。
  
  二、因势利导融本地独有各类“资源元素”

 

  做出融农旅到融矿产及各类资源之旅的改变,将“土特产”文章写在鄂尔多斯的各类资源,如煤炭优势等有形资源,零碳等无形资源优势。和各类产业不断融合和结合,探索超出煤炭资源原来固属的传统产业,立足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发展高质量的鄂尔多斯工业魅力旅游产业,积极拓展工业游的产品链,如游客体验采煤,将采出的煤打造成具备纪念意义文创产品,真正贯穿文化旅游“游前、游中、游后”的完整旅游服务生态与产品体系的各个环节,打造高质量工业游旅游品牌;依托鄂尔多斯的碳中和相关产业,打造零碳、低碳产业文化园区。
  
  三、博采众长将问题落细落小落实
  
  (一)厚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牧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把群众组织好、凝聚好,让每位农牧民对自己的家乡有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乡村振兴、人人支持乡村振兴、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合力,鄂尔多斯的乡村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借助高校、职业院所、科研机构等推动产教学研用一体化和网络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当地高等职业教育融合,以乡村振兴短缺的人才为高校设置专业的主要参考,培养新农旅复合型人才,像研学、旅游、电商、康养等相关领域所需的学科专业,建立乡村旅游培训学院及农旅创客基地和孵化平台,同时鼓励专业人才下乡就业,依托乡村特色地势、环境和资源,建立特色村等人才集聚空间,反哺乡村旅游发展。
  
  (二)以乡愁独有的记忆来撬动鄂尔多斯的乡村文旅产业。对于鄂尔多斯的农牧民来讲,生活环境和生命印记关系到对家乡文化的认知;而对于游客,对一个地方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知,想要了解鄂尔多斯的故事,需要对鄂尔多斯文化有一种认同性,才能真正融入,感知这份沉甸甸的文化,真正找出我们的与众不同,做出能与游客产生共鸣、共情的文化情景和文化旅游产品,这些产品一定要与鄂尔多斯这片热土发生的人和事高度吻合,才能彰显鄂尔多斯的温度和文度,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让人们高度辨识的鄂尔多斯乡村文化符号,应用在苏木、嘎查的景观环境、交通指引、建筑形态、文化演艺、农牧产品包装等,让独有的文化符号为鄂尔多斯乡村代言,真正讲好鄂尔多斯的人文故事,传递出鄂尔多斯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最强音,展现出鄂尔多斯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形象。
  
  (三)深度发掘历史文物带给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的潜能。
  
  历史文物是悠久文化的话语者,意味深长的向子孙后代讲述着那段深邃而且令我们着迷的历史史实,作为新时代的人们应守正创新地向世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如文物的出土地和所处的时代。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时代与文化不同,能够赋予现代人打造百里不同风的乡村文化和村落,让现代人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和与众不同。创新新时代的历史文化传播方式,依托历史文化开拓创意思维的无限力量,借助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无限可能,继续创新“文物+科技+教育+创意+X”的模式,更好地以文化产业带动鄂尔多斯乡村产业的发展。
  
  从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的万千美丽乡村的经验看,鄂尔多斯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还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同时还需要防止东施效颦的现象发生,需要自己给自己“号脉”,定位自己的特色,认真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党网联盟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两微一端

共产党员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北疆先锋订阅二维码

鄂尔多斯党员教育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