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喝扬子江水长大的,我们是从草原走向人生的。55年前,当我们千余名南京知青北上内蒙古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插队时,便注定我们的一生要与草原结下不解之缘。
最难忘草原母亲将最好的奶食品端给我们吃,将热乎乎的炕位腾给我们睡。最难忘风雪夜,阿爸为我们遮挡严寒;坎坷时,队长教我们如何迈步。最难忘沙暴中,乡亲们四处寻找迷路知青;坠马时,又把我们重新扶上马背……
——扎根毛乌素沙漠腹地的鄂托克旗原额尔和图公社巴音布拉格大队13年的吴家铎,带领乡亲们齐心协力将一个风狂沙大、交通闭塞的贫瘠沙原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新牧区。吴家铎担任大队长7年时间,大队连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盟(市)的表彰。大队也因球类、长跑、摔跤、赛马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1979年,吴家铎受牧民们的委托,到北京观摩了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并在颁奖大会上第一个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马背上的搏击收获了爱情,马背上的赤诚赢得了芳心。插队10年后,吴家铎与队里的蒙古族姑娘斯琴花喜结良缘,一时“蒙汉结亲”传为佳话。2012年6月,吴家铎创办南京市内蒙古商会并担任会长至今,致力于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及宁蒙两地间的经济往来。
——插队鄂托克前旗原珠和公社的吴宁川,后任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长,带领队员们高举乌兰牧骑队旗,坚持到人民中间去,以蓝天为幕布,以大地为舞台,跋山涉水,送歌送舞20年,下基层演出达3000场(次),坚持一年中有8个月为农牧民演出。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和盟(市)、旗的先进集体和标兵单位;部分队员曾荣幸地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许多队员曾获得过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荣誉称号。198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推荐,吴宁川被评选为“全国边陲优秀儿女”,并授予了奖章;1988年,他又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国庆70周年时,吴宁川喜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70年,南京知青徐明云从插队的鄂托克前旗原布拉格公社参军,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边防哨所。1977年一场罕见的雪灾导致哨所8个月交通阻断,全靠无线电与外界联系。当他得知山里牧民朝克图家已断粮断柴几天,一家人处境十分危险时,便立即带着11名战士,扛着11袋牛粪,背着一些粮食,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爬行,25里路整整爬了一天。濒临绝境的朝克图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劲地念叨“共产党好、解放军亲”。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人民子弟兵情系人民。党和人民给了徐明云极大的荣誉, 1984年,徐明云获得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章,并出席了国庆35周年庆祝大会和天安门观礼。
——女知青程利南看到牧民产妇因条件简陋生孩子十分痛苦时,立志要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不忘初心,不懈努力,向着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后来成为上海妇幼保健院院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第七届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是继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妇产科专家宋鸿钊教授后,又一位中国大陆获此殊荣的妇产科医生。2012年,继肖碧莲院士之后当选为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国际避孕研究理事会理事。作为博士生导师,共指导硕士生12名、博士生5名、博士后1名、硕博连读学生3名、研修生1名。1983—2006年,程利南承担国家部委级课题11项。1980—2011年,承担上海市级课题22项。发表论文(含与人合写)200多篇。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插队乌审旗原陶利公社呼和芒哈大队的马汝庆,曾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作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庭长的马汝庆,面对商品经济大潮中经济案件不断增多的趋势,他时刻牢记国徽在上,不负人民的重托,警钟长鸣,坚定信念,秉公办案,执法如山,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1995年全庭共审结各类经济案件720件,解决争议额达12亿元。他主持制定的廉洁办案16条规定,严格贯彻执行,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在江苏省全面开展的“树形象,作表率,创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勤政廉政好干部”称号,1997年受到中共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表彰。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鄂托克旗原查布公社第一位知青党员李其正,带着马背上获得的力量,于20世纪80年代初举家调回南京, 30多岁的他面对全新的职业一切从头学起,他不再是鄂托克旗文教局负责人,而是江苏省食品公司的一名“新兵”。在老一辈人的感召下,为了迅速进入角色,他“革命加拼命”,一年365天几乎有200天都奔波在江苏省各地,还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每日苦读到深夜。改革开放的浪潮把李其正从业务员岗位一步步推到江苏省食品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从此,企业的前途、职工的利益就成了他生命的唯一。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李其正严于律己,“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切从自身做起。他生病住院,妻子用专车送饭,他却让先给公司交钱;去外地出差,总是住最便宜的旅店。1997年,他因积劳成疾病倒了,医嘱休息半年。可他心里牵挂着全省人民的“菜篮子”,仍不遗余力去奔波,去沟通,去协调,住院3个月就重返工作岗位。 1999年9月21日,为了完成省政府交给他的任务,李其正连续出差数十日精疲力竭,再也无力踏上回家的路……在为他送行的那天,南京石子岗殡仪馆最大的告别厅布满了花圈,挤满了人,社会各界来宾几百人向他鞠躬,可见李其正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
——地道的牧马人王岭弘扬牧马人大无畏精神,带着牧民们的殷切期望, 1973年9月,王岭考上了原北京钢铁学院,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头脑,武装自己,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毕业证书。1976年冬,王岭被分配到武汉钢铁公司热轧厂,当上一名技术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深得领导和工友们的好评,后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兼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员工勠力同心,使武钢成为“中国钢铁高端产品的引领者”。京沪高速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高标准建设的世界一流的铁路工程,承担着我国东部沿海最为繁重的旅客运输任务。为了满足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高速行车性能要求,武钢为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开发的高强度Q420结构钢,其优异的强度指标、焊接性能、耐候性能等满足了大胜关大桥结构钢性能的要求,工程所需8.4万吨优质钢材,全部由武钢提供。
——鄂托克旗原新召公社红光大队插队南京知青张晓芳,入党后任八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她心中始终装着农牧民,与乡亲们同甘共苦,发愤图强,努力改变大队的贫困面貌。多年来,对当地困难牧民群众,热情帮助;对留在草原的知青后代,长期关爱;对病故的知青队友,深情缅怀。她以真诚、朴实、低调的人格魅力,赢得人们普遍称颂。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副部长、内蒙古第一毛纺厂厂长兼书记、呼和浩特市经贸委主任等职务。作为知青代表,曾应邀参加北京国庆20周年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7岁插队鄂尔多斯草原的南京少女张志,巾帼不让须眉,献身中国的羊绒事业,后成为鄂尔多斯集团执行董事、鄂尔多斯羊绒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鄂尔多斯集团人以“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为己任,孜孜追求“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远大目标,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最为成熟、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羊绒制品的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到了中国的40%和世界的30%以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销售收入连年稳居绒纺行业第一名。多年来,张志成功地将她形成的科技创新理念与鄂尔多斯集团的宏伟发展战略完美结合,为集团20多年来的持续发展、为集团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为“鄂尔多斯”这个中国品牌的形成与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医科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主任王自正,55年前,他瞒着母亲,独闯毛乌素大漠。后在浩瀚的沙海中磨炼自身,砥砺意志。他终于在日后的从医生涯中,攻坚克难,独树一帜。1991年,他创建的南京临床核医学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认可的医学中心,走在全国核医学专业规范化管理的前列。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他又成为南京地区一名光荣的火炬手。多年来,他不忘初心,情系牧区,为让农牧民乡亲们享受最先进的医疗服务,组织志愿者自费到1000公里以外的乌审旗行医支边,连续三年获得乌审旗社会各界的赞誉。
——鄂托克前旗原毛盖图公社沙日胡舒大队插队南京知青张三力,曾是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专家,是我国首批国家级软科学注册专家,他编纂的《项目后评价》《投资项目后评价》等书籍,被亚洲银行和原国家计委选为专业人才的培训教材,先后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纪委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年轻时在大草原与牧民同甘共苦的生活经历,培育出了他的豪爽性格,敢讲真话,旗帜鲜明,更加坚定了他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的信念,绝不让劳民伤财的项目从自己的手中滑过。他经手几十个前期评估项目中最让他心安的是那些被否定的项目。老家山东省有个项目需要向亚洲银行贷款2亿美元。他秉公论证,不徇私情,顶住压力,直抒胸臆,否定了该项目,维护了国家利益。
——插队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伊克布拉格大队的吴小江,后任大队民兵连长。带领大队牧民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逐年扩大开垦河滩地,粮食生产出现了连年增产。在农牧民乡亲温暖的关爱下南京知青成长起来了,当年的民兵连长吴小江,在南京钢铁战线上,成为一名坚强的钢铁汉,后成为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位居全国百强企业37位的南京钢铁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该大队22位南京知青中,走出了吴小江等7位教授和教授级工程师。在吴小江积极倡议下,插队30周年时,大队知青们在第二故乡建立了感恩碑;40周年时,亮起了长明灯;50周年时,将大队93户牧民与知青的故事编印成画册,让蒙汉各族人民的情谊代代相传。
——插队鄂托克前旗原毛盖图公社巴音乌珠日大队的徐斌,有着众多的头衔:南京化工开发协调委员会委员,南京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苏海外企业集团、江苏海宇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京石油化工商会常务副会长等。虽百事缠身,但他总惦挂一件:得知自己插队的毛盖图公社乡亲们吃的是高氟水,对乡亲们的健康非常不利,公社想打机井需10万元时,徐斌便二话不说,就给毛盖图公社汇来108700元钱。公社干部当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徐斌说这是以南京1087名插队知青的名义捐的,数字代表着人数。公社干部用这笔钱打了机井,砌了水塔,当年就竣了工。第二年,徐斌一行几十人回访第二故乡,公社举行了落成典礼,并要在水塔上面写“徐斌水”字样,但徐斌坚决不同意,后来改成了“知青水”。公社干部要感谢徐斌,徐斌真诚地说,“应该感谢你们,没有鄂尔多斯父老乡亲的关爱,哪有我们知青的今天?”
——插队乌审旗原嘎鲁图公社呼和陶勒盖大队的吴毅德,1971年被安置在大队民办学校当老师。1975年,他从伊克昭盟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到嘎鲁图公社学校,后调到乌审旗第一小学(蒙古族学校)任教。1978年,调到乌审旗蒙古族第一中学,面对蒙古族中学生,他教体育课和语文课,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返宁后,他的女儿举办婚礼时,他的蒙古族学生,选出13人作为代表,身着鲜艳的蒙古袍,千里奔赴南京贺喜。近年来,吴毅德为帮助第二故乡的牧民乡亲致富牵线搭桥,将牧民们的牛羊肉和土特产品在南京帮助扩大销路,开拓市场,他的心与牧民乡亲们贴得更紧了。
——曾经在鄂托克旗原查布公社插队的杨玉民多次被评为呼和浩特铁路局和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学习期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委党校“优秀学员”,被誉为“学习生活中的活雷锋”,并受到中央党校的表彰。1988年11月,杨玉民从南京长江油运船务公司退休后,十多年如一日热情为插队知青服务,并两次担任知青省亲草原活动的指挥。杨玉民是南京市内蒙古商会成立的发起人之一,现担任商会执行会长,继续为增进蒙汉人民的情谊作贡献。
——鄂托克前旗原布拉格公社芒哈图大队插队的南京知青王兵,离开草原后在南京复合材料总厂当工人,后任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厂长兼书记,他热心知青事业,感恩第二故乡对知青的关爱、呵护,2008年与南京知青戚新梅等人共同发起成立《鄂托克前旗蒙古族中学南京知青奖励基金》,1994年开始资助芒哈图嘎查的贫困牧民,2008年启动十年的扶贫行动,每年给芒哈图嘎查的贫困牧民每户1000元,每年资助近10名牧民,至今仍有几名牧民在继续接受资助。个人捐资10万元在芒哈图建立《大病救助基金》,他一直关注第二故乡的发展,为宁蒙两地间的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鄂托克前旗原毛盖图公社巴音乌珠日大队走出的南京知青陶世虎,后成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陶世虎作为全国知名水彩画家,其作品11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大奖、金奖。其中,水彩作品《故土萦怀》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大奖,《黎明》由中国美术馆收藏,《高楼寨大捷》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水彩画《柱》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展,《沂蒙山系列——秋韵》获1992年中国水彩画大展银奖,《斜阳》1995年获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提名奖,《生命》1996年获中国首届水彩艺术展金奖,2003年《薄暮余光》被特邀参加“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蒋烽是插队鄂托克前旗原玛拉迪公社农牧场的南京知青。1970年12月公社推荐她赴北京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北京医学院、国家卫生部等单位工作,先后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美国 CDC全球艾滋病中国办公室、澳大利亚计划发展署西藏卫生发展项目办公室、联合国计划发展署中国办公室工作。在卫生部工作期间,先后完成了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儿童基金等多个项目工作,退休后在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任国际项目总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灯塔项目办公室任项目总监、深圳市慈缘慈善基金会包虫病防控项目任项目总监,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工人合唱团团长倪志斌,在中学读书期间,每月有2元零花钱,他积攒了25元买了一把二胡开始学习音乐。下乡时背着它来到鄂尔多斯最艰苦的西部牧区。离开牧区时将二胡送给原巴彦乌珠日大队的牧民,作为永久性留念。2002年,倪志斌随南京工人合唱团参加法国第12届南锡国际合唱节,担任指挥。2013年,随南京工人合唱团参加“中德建交50周年暨首届柏林中国文化节”任指挥,后又赴波兰访问演出,获得成功。2010年,率队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荣获混声合唱锦标赛银奖。曾获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创作歌曲《走进雨花台》荣获江苏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荣誉奖。
——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红井大队红井小队插队的南京知青王强,插队3个月后能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语,他天性活泼、乐观,是大家公认的“红火人”,插队期间与同队蒙古族姑娘巴图那顺结婚,担任红井小队队长、大队长,工作后先后在阿尔巴斯苏木、公卡汉乡、鄂托克旗科技局等单位工作,他热爱草原,根植草原,主动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返城的机会,毅然选择留下来,是至今仍然生活在草原上的南京知青之一。
——插队原阿尔巴斯公社巴音温都尔大队的吴大同,“在人生低谷时,草原包容、收容了我”“牧民们宅心仁厚的关爱永远会铭记心中”。1981年,他回到南京当了一名工人,凭着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攀登,勤奋学习,参加江苏省自学考试,获取南京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2000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副研究馆员。从事中小学图书馆学研究多年,成为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分会委员,获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主编、参编图书4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插队鄂托克旗原额尔和图公社斯布扣大队的孙瑞蓉,在母亲的支持和帮助下,当了大队赤脚医生,刻苦学习医疗知识。在大队部和知青们的努力下,一个拥有50张床位的小型蒙古包医院在沙原诞生了。患者中既有来自当地的农牧民,也有来自乌审旗以及陕西榆林等地的乡亲们。孙瑞蓉用蒙药、针灸、拔罐、埋线、切割等中医手法为农牧民减轻痛苦,并在自己身上找针感和手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受到农牧民们的信任和爱戴。草原哺育了孙瑞蓉成长,使她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后来经过专业培训加上自己的努力,她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和省科技成果奖,并通过了全科医生资质考试。很多外企老总和外国友人都称赞她说:“中国的全科医生真了不起!”
——插队鄂托克旗原查布公社阿如布拉格大队的段玲玫,曾在大队民校、鄂托克旗一完小、二完小、五中、一中任教。返城后在南京市煤气总公司工作。她热衷于公益事业,是鼓楼区“鼓楼企退服务”QQ群发起人之一,传承和弘扬草原母亲大爱无边的高尚情操,倡议发动退休的老知青,甘当志愿者,关爱弱势群体,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为云南、宁夏、青海等贫困地区的学生捐赠衣物,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愉悦充实。岁月易逝,真情难泯。2021年4月10日,鄂尔多斯市一中初中51班(她的学生)20多位60多岁的老人,千里迢迢来到南京,花3年时间自编节目,向段玲玫老师及南京老知青献歌献舞,感恩师德永放光芒。
——受到草原人民20年真情熏陶的南京知青李玉春,时时处处要求自己 “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971年,任鄂托克旗原新召公社红旗大队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后被招为旗知青办干部;曾任鄂托克前旗妇联副主任、主任,旗委委员;中共伊克昭盟委党校学员部主任,并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她在担任江苏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10年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被江苏省表彰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在教职员工中口碑颇好。身患绝症的李玉春生前的心愿是:感恩草原,回报社会;捐献遗体,余热生辉。2022年5月29日,她安详病故,家人遵其遗嘱,帮她实现了遗愿。
——插队鄂尔多斯草原的南京知青中的“小妹妹”李吾川, 1969年初,任原巴音温都尔大队赤脚医生,1977年,任原阿尔巴斯公社卫生院副院长。多年来,她刻苦钻研医术,对农牧民患者满腔热情,先后诊治患者近万人次,做各种手术200余例。为农牧民送医药行程4万公里,1982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6年退休后到江苏省版权协会,2017年加入了“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到红十字会工作。南京市红十字会“志友协会”成立于1996年,已有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12000多人,至今已累计实现遗体捐献2212人,器官捐献299人,捐献人数一直位居全省首位。2019年9月2日,李吾川代表南京志友协会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体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
……
我们自豪——从马背上找到了人生坐标;我们骄傲——在马背上实现了人生价值。神奇的马背哟,我们从中获取的财富,怎不令人受益终身!